首页 > 温度

5000年前的地球平均温度


⑴地球2500年以后气温上升10度
这是可能的。 目前全球气温正在快速上升,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 这一趋势从2010年到2020年将上升1.25度,在短短10年内上升了约0.5度。
结果:自上一个冰河时代以来,全球平均气温仅上升了五度。 气温上升1℃,美国粮仓将变成沙漠,气温上升2℃,非洲沙漠将变成桑园,海平面将上升7米1/3;当气温上升3°C时,所有生物都会灭绝,气候将完全失控,当气温上升4°C时,北冰洋的冰将完全填满;波动全部消失;气温上升5℃。 人类文明开始崩溃,无人居住区不断扩大,为一些大城市供水的冰层和地下含水层枯竭,数百万人可能成为气候难民;剧烈的气候化将引发其崩溃,穷人将遭受最大的苦难,任何极点都将不再有冰雪,海洋中大量物种将灭绝,大规模海啸将摧毁沿海地区。 气温上升6℃后,高达95%的物种灭绝,剩下的生物遭受频繁而致命的风暴和洪水;硫化氢和甲烷时不时引发火灾,就像核弹随时可能爆炸一样,除了细菌,没有任何生物能够生存,“世界末日”阴谋正式结束。
⑵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什么?

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开始,距今约11000年,地球从第四纪冰期的最新冰下时期(又称冰后时期)进入现代冰下时期。 这个时间段大致相当于人类进入有文字记录的历史时代。 至于这段时间的气候,挪威冰川学家制作了近万年来雪线升降图,显示雪线升降幅度不小,说明气候发生了变化晚冰期以来显着。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记录。 竺可桢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我国气候在近五千年中交替出现了四暖期和四寒期。

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的时期。 公元前1000年左右,即从仰韶文化时代到安阳殷墟时代,是第一个温暖时期。 这段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年平均气温比今天高约2℃,最冷月份的气温比今天高约3-5℃。

从公元前1000年开始。 公元前850年左右。 (周初)有一段短暂的寒冷时期,气温在0℃以下。

从公元前770年开始。 直到公元初期,也就是秦汉时期,进入了新的温暖时期。

从公元一开始到公元600年,也就是东汉时期,从三国到六朝时代,国家进入第二次寒冷时期。

公元600年至1000年,即隋唐时期,为第三次暖期。

公元1000年至1200年,即南宋时期,为第三次寒冷期,气温比现代低1℃左右。

公元1200~1300年,也就是宋末元初,是第四个炎热时期,不过这次没有隋唐时期那么炎热从淮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南,如浙江和广东、云南等地。

公元1300年以后,即从明清时期开始,是第四个寒冷期,气温比现代低1至2℃。

近五千年来,虽然寒暖交替,但总的趋势是由暖转寒,寒期越来越长、越来越冷。 第二次寒冷时期,公元225年只有淮河结冰。 1670年,第四次严寒时期,长江几乎结冰。

有趣的是,挪威冰川学家用雪线的高度来表示气温的升降,而竺可桢则用历史记录。 结果非常一致,表明近代气候变化和冰川作用是普遍的、绝对普遍的。 这不是巧合。 现代气候变化自1850年农业机械化开始以来,近100年来发生的气候变化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气候变化。 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基本趋势是:1961年以后的世界气候与20世纪上半叶显着不同,但与19世纪下半叶相似。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一段全球变暖的时期。 变暖趋势在20世纪40年代达到顶峰。 随后气温下降,20世纪60年代后降温变得更加明显,而且非常显着。 这可能是过去一万年的气候振动。

这种振动可以用大气环流的变化来解释。 英国气候学家兰巴认为,从1895年开始,世界环流突然从经向环流占主导的时期转变为纬向环流占主导的时期。 此后,纬向环流持续加强。 1940年左右达到顶峰;随后,纬向环流逐渐减弱,经向环流逐渐加强。 1961年前后,纬向环流明显减少,经向环流又恢复到以经向环流为主的时期。

在强烈的纬向环流时期,气旋活动加剧,行星风系统的影响加剧,北半球和南半球的气候带向极移。 纬向环流减弱期间,反气旋活动加剧,季风发展,南北半球高低纬度气流交换频繁。 地球的气候带正在向赤道移动。 可见,全球环流格局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巨大。

返回顶部